已浏览:3697 来源:孝感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17
立足课本,贯通知识,强化素养
—— 语文复习备考途径
九游会·J9李素琼
近年来全国语文命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应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基础性考查,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
对接真题,回归教材。近年来的命题在与教材的关联上也体现得较为充分,体现了情境、教材、试题的有机融合。命题的选材与设问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如2021年新高考1卷文言文阅读第14题:“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明司马光评价说‘君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要想准确熟练地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融会贯通文言文的知识点,准确地读懂文言文材料,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通过认真地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整合加工。如“表”和“景”两个重点文言实词的理解,这两个词分别在《察今》和《过秦论》中出现过,能够有效检测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不能理解这两个文言重点实词,翻译、理解文字就可能“跑偏”。有些题目还将文本与学科认知情境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为将选文与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联系起来,例如2021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在一轮复习中,完成对课本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熟悉高考的高频考点,完成知识的迁移。
强化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通过对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考查的科学布局,强化融会贯通,体现对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这六大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要逐个研究清楚,并运用纯熟,融会贯通知识点,厘清命题规律和命题角度,提高阅读、理解、感悟、筛选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强化思维训练。如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性文本阅读的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选项句式特点来看,选项表述简洁,一般以由两个或三个小的语句构成的复句形式呈现。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常见的失误往往是对选项所呈现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相符辨析不明。在复习备考时,重点对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各种错误类型的梳理,更重要的还有各种逻辑关系的厘清,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把握学习任务群,增强综合解题能力。复习备考中,把握学习任务群,以“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实践研究的思维”,以教材为语料,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过渡,在群文阅读中发现共性、分析判断、迁移整合、找到规律,就可以应对考试中千变万化的题目。2021年语文试题在对标“学习任务群”的考查方面关联了教材。例如全国甲卷作文材料有“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列举这些考生们曾经学习和熟悉的作品,一方面可以引导考生回归教材,回归课堂,另一方面自然组成一个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引导考生关注个人自省、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意义,也体现了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扣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定位,考查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第一轮复习备考中,把握学习任务群,注重任务设计、具体落实,在共性和差异中理解知识点。如在复习《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三篇文言文时,以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议论性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展示、解析非常典型的“同样一个材料,不同的角度”的议论文写作案例,可以强化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能力。
近年来高考试题通过对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考查的科学布局,引导我们广大教师关注课标、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答题见素养,规范显才能,体现对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评价,也引导中学重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评。
(原载2023年3月17日《孝感日报》)
撰稿:李素琼
编辑:黄华松
审核:陈继民